先问一句:当全球货柜在海上排队,股价在盘中跳动,你会先看运价还是看K线?把这两件事连在一起想,就有了这篇笔记。
我不想用教科书式的开头:直奔主题。近期行业节奏是——运价从疫情高峰回落,供给端逐步恢复,需求端存在弹性,未来几年仍受去碳化和近岸生产的影响。Alphaliner、Clarksons等行业报告显示,整体运力增长与贸易恢复并不同步,波动会继续。
交易执行评估:别把买卖当赌博。设置分批买入、留出流动性、用限价单和成交量窗口观察港口物流新闻。大单入场要考虑场内成交、盘中波动与公司公告的时间匹配。
收益预期:给自己三个情景——乐观(全球贸易回暖、运价上行,公司靠规模和终端服务扩张),中性(运价回归均值,利润受压但现金流稳定),悲观(需求疲软、燃油与监管成本上扬)。不要把目标设成“翻倍”,而是设好年份化回报区间与止盈点。
交易无忧与操作风险控制:没有绝对无忧,只有可控风险。仓位控制(不超过总资产的合理比例)、止损规则、关注日常新闻(运力调配、港口拥堵、燃料价格)、以及节假日前后的流动性管理,是主要手段。可借助期货/远期和短期对冲工具减少极端事件暴露。
策略总结:中远海控受益于规模与航线网络,但也暴露在运价周期与燃料政策上。短线用事件驱动交易(财报、运价指数、季节性贸易窗口),中长线关注船队现代化、终端资产与绿色转型投入。
市场形势评价(现在到未来):短期仍然震荡,波动性由宏观贸易和季节性推动;中长期看,航运集中度提升与绿色改造将重塑竞争力,规模化和终端掌控会是赢家门票。
互动投票(选一个):
1)你更看重中远海控的:A.规模与网络 B.运价周期 C.终端业务 D.绿色改造
2)你会用哪种方式买入:A.一次性进场 B.定投分批 C.事件驱动短线
3)你最担心的风险:A.运价下行 B.燃料/法规成本 C.流动性紧张
FAQ:
Q1:如何用小仓位参与? A:分批建仓、设止损、关注流动性窗口。
Q2:运价指标哪里看? A:关注行业报告、Baltic/FBX类公示与主要船代数据。
Q3:长期持有的核心逻辑是什么? A:行业集中度与终端资产带来的稳定现金流与议价能力。